查看原文
其他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能源供给、金融冲击与中国应对

宏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2-05-02




本文字数:7657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3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3期)于线上举行。百度APP、网易财经、WIND、凤凰网直播、同花顺、中国网、中证金牛座等多家媒体平台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近六十万人次。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能源供给、金融冲击与中国应对”,知名专家刘元春、闫衍、任泽平、丁晓星、洪灏、王孝松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孝松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俄乌冲突进展; 

二、国际社会对俄制裁情况;

三、俄乌两国的贸易结构;

四、战争和制裁已产生的影响;

五、未来展望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俄乌冲突进展


报告首先对俄乌冲突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对本次战争的时间线梳理、历史背景介绍以及目前战争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展现了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本次冲突开端于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硝烟开始弥漫;真正的战争开始于2月24日,俄军突破哈尔科夫州界,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被摧毁;西方国家对此很快做出应对,2月26日美、欧、英、加发表共同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国际结算系统;随着战争的推进和战场形势的变化,3月1日俄乌第一轮谈判结束,未取得预期结果;3月2日,联合国出面要求俄罗斯撤军,后来双方又进行了第二轮的会谈。直至现在第四轮会谈结束,双方也并未达成停火协议,并且两国总统会面仍然悬而未决,俄军仍在向基辅推进。


本次俄乌冲突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两个阵营矛盾重重。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独立,而乌国内又分化为“亲俄派”和“亲西方派”,后者试图推动乌克兰加入北约。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总统,积极策划加速进入北约。而近年来北约东扩以及乌克兰的这一行为使得俄罗斯认为自身领土受到威胁,与乌克兰与北约的矛盾升级。2021年12月,俄罗斯要求北约就排除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可能提供法律保障;2022年1月10日-13日,俄分别与美国、北约就安全保障建议开展对话,但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双方多次交涉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局势进一步升级。2022年2月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欧洲增派部队,以应对俄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而俄方自2021年12月末以来不断向俄乌边境增兵,对乌克兰形成了半包围状态。直至今年的2月24日,俄乌冲突正式爆发。


就目前而言,经过了多轮谈判双方冲突有所缓和,现在正在酝酿两国首脑会晤。但多轮谈判还未真正达成有效的停火协议,全面和平仍需时日。此次冲突美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俄罗斯的制裁逐渐加码,这些制裁对俄罗斯的经济运行将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国际社会对俄制裁情况


普京2月21日发表讲话承认两个国家独立后,美国和其盟国迅速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拜登宣布切断俄罗斯政府与西方金融的联系,并在后来制定多项包括高科技领域在内的出口管制措施;德国总理宣布暂停“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认证。欧美在进出口方面对俄罗斯部分精英及家人进行全面制裁,另外制裁还包括禁止金融交易、切断SWIFT系统的交易资格。WTO多边体制下多个成员,在美欧牵头下对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制裁。当地时间3月17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的投票结果同意取消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正常贸易关系的最惠国待遇。


在中美元首视频通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如果进一步升级,还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发生严重危机,使本已困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也把俄乌冲突继续升级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非常全面和清晰的概括。


三、俄乌两国的贸易结构


所谓的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的分类,一方面看该国贸易的比重,另一方面看它是否能够影响世界市场的格局。俄罗斯出口规模,在疫情前的2018年是4500亿美元左右,这几年持续下降, 2020年只有3400亿美元的规模。而乌克兰在疫情前后一直保持5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从占全球的比重来看,俄罗斯2020年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不到2%,进口在1.3%-1.4%左右;乌克兰则是0.3%、0.4%的水平。所以从这一概念上讲,俄乌两国都是贸易小国。


在欧盟、中国和美国中,欧盟对俄罗斯的贸易依存度虽然从之前的7.7%下降到5.2%左右,但仍然较高。而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不到3%,美国则更少,不到1%的进口。而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从乌克兰进口数额占比更低,都是在1%以下。通过以上数据,似乎欧盟、中国和美国,尤其是中美两国对俄罗斯的贸易依存度并不是很强。


但是,如果从细分产品看,这两个国家绝对不是无足轻重的。俄罗斯是矿产品生产大国,像铜箔这样的产品俄罗斯的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超过了65%,此外俄罗斯供应了世界近40%的金属钯。很多像工业钻石宝石等产品,俄罗斯的产量都非常高。在能源方面,俄罗斯在能源和矿产品方面既是生产大国又是出口大国,所以从特定市场来看它绝对是出口大国。另外无论是储量、产量还是出口方面,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一些金属产品都在世界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乌克兰在稀有气体方面是出口大国,它继承了前苏联的一些工业传统。氖气等稀有气体是光刻混合气体中所必需的。乌克兰的氖气、氪气、氙气的供应占比分别达到70%、40%、30%。俄乌冲突发生后,这些乌克兰的稀有气体断供,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


另外通过贸易伙伴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的产品出口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欧盟自俄罗斯的进口占比约为8%,尤其在石油原油及制品、烟煤、金属钯、天然气等部分的贸易依存度较高;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依赖明显的产品为木材、金属钯和镍;而美国则是润滑油、金属钯、生铁以及浓缩铀。


另一方面,虽然这两个国家整体的经济体量不是特别大,但是其贸易依存度非常高。俄罗斯的贸易依存度现在仍然是接近40%的状况,乌克兰的贸易依存度更高,超过60%,可见贸易在乌克兰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出口依存度方面,俄罗斯的数据在22%左右,而乌克兰则为29%。这也说明这两个国家整体上经济发展的确存在一定问题:贸易额不高,依存度还比较高,GDP处在一个缓慢增长的状况。


所以通过对俄乌两国贸易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本次冲突与制裁将会产生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对俄罗斯而言,其贸易依存度较高,且油气能源是其财政的重要支柱。制裁会对俄罗斯财政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冲击,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民生。另一方面,受到俄乌两国在部分产品上占据世界出口市场主导地位的影响,全球可能会面临由能源缺口的扩大所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四、战争和制裁已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进行观察,报告给出了战争和制裁对各方经济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石油方面,WTI原油期货价格自战争开始后便一路走高,但是在3月8日迎来转折并保持稳定;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3月8日之后持续走低。有色金属方面,伦镍在战争后发生类似涨停的走高;铝、钯价格先是走高,然后恢复。在农产品方面同样存在类似转折,玉米、大豆等产品处于波动上升中。


总体而言,能源、农产品价格仍然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在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打压制裁比较严厉,导致能源缺口扩大。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农产品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爆发战争后可能直接导致粮食的收成下降。而金属产品之所以回落,在于其开采受战争的直接影响较小。此外3月8日双方趋和态度释放也是价格出现转折的重要原因。


五、未来展望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未来展望


在未来展望上,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制裁的效果和俄罗斯能够支撑的时间。


在对俄罗斯的制裁上,7家俄罗斯银行被欧盟从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中除名。这一制裁措施在传统意义上讲对一国金融和结算体系影响巨大,但是俄罗斯最大的国有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并没有被移除,该银行约占俄罗斯全部银行资产的1/3。俄能源交易的主要渠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银行也不在内,这也是欧盟给自身能源交易留下的结算通道。


对于这一措施产生的效果,报告进行了推演:第一,美国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粮食。这对俄罗斯影响较小,因为美国对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规模较小,规模约为欧盟的4%。第二,欧盟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粮食。这对俄罗斯经济影响很大,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石油占俄罗斯全球出口的大约10%,欧盟完全禁止自俄罗斯进口石油后,俄罗斯GDP将出现约2.2%的下降。第三,美国和欧盟均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粮食。这相当于以上两种情形的叠加,对俄经济影响会更大。


结合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情况,可以分析俄罗斯面对制裁能够支撑多久。从2000年开始到能掌握到的最新数据,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一直在增长。但是其军费开支在绝大部分年份高于外汇储备。从外汇储备占比来看,这些年间俄罗斯的黄金储备一直在增加,也反映出其有意安排避险资产。在收支方面,整体而言这些年俄罗斯采用的是有赤字的政策,支出和收入占GDP的比重在27%到30%之间。最近几年俄罗斯油气收入占其整个预算收入的比重是举足轻重的,俄罗斯有明显的油气“依赖症”。支出结构上,国防支出占比很高,达到18%左右。


俄罗斯的财政收入高度依赖于油气贸易,能源领域的制裁将显著影响财政收入。但以下三方面决定了俄罗斯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首先,俄罗斯国防支出占财政支出近18%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国民经济支出,因而如果能够弹性调整国防支出,经济所受的到影响将明显减小,政府的财政调整空间将更大。其次,近年来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军费规模均处于高位,通过缩减军费可以有效调节经济,对俄罗斯影响相对可控。最后,欧盟封锁石油进口的威胁不可置信。如果欧盟对俄罗斯的能源进行长期封锁,那么这一能源缺口很难弥补。


(二)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俄乌冲突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第一,在能源领域,俄罗斯受到制裁会为我国加深与俄能源合作提供机遇;第二,中国不会对俄制裁,因此在金属、矿产、粮食等领域,都同俄罗斯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第三,要认识到俄乌冲突造成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会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第四,战争还会带来汇率波动、物流受阻、运费暴涨等不利影响。


面对以上机遇与挑战,报告从四方面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从俄罗斯受制裁的教训来看我们还是要推进好“双循环”发展格局,内循环为主内外兼顾互促的新格局,维护好自身的产业链安全。其次,在“双循环”构建过程中,消费是一个“堵点”,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发生。再次,发生危机时或者发生不利状况时,大部分情况下中小企业很难支撑,要在党的领导下多种举措助力中小型企业渡过难关。最后,从对俄罗斯金融制裁的角度来看,启示我们力争打破美元的霸权体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大宗商品定价权。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对俄乌冲突走势以及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交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丁晓星认为结束战争的难度远大于开始战争的难度。并从这场战争对俄罗斯和国际格局两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俄罗斯的影响有四点:第一,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俄罗斯或许能够实现乌克兰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的目标,但经济上遭到了严厉制裁,这使得今年俄罗斯经济有可能下降8%以上,未来面临停滞或下降的局面。第二,俄欧关系受损。这次冲突让欧洲恐惧,团结抗俄。这将使俄罗斯出口收入下降,并失去欧洲的资本和技术。第三,俄罗斯被国际孤立。现在国际话语权还是掌握在西方手中,俄罗斯的形象比较负面。第四,俄罗斯国内发生变化。目前俄罗斯国内反战的呼声不少,存在一些对战争不满的人。


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方面:第一,冷战后国际体系受到了冲击,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被削弱,未来的世界可能会进入一个没有规则的动荡时代,更多的国家会谋求加入军事政治集团。第二,军备竞赛加剧。第三,世界经济受到冲击。第四,国际格局将会重塑。俄乌冲突事实上表明了西强东弱仍然是长期的现实,西方握有金融权、话语权、货币权等等。俄罗斯当然在经济方面有很重的损失,但也会奋起反击,未来大国关系对抗的层面会更加激烈。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指出,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战争状态下的经济效应分析缺乏经验。对于战时经济研究存在不系统性,往往会跟随一些新闻媒体和网络舆情来进行粗略地判断,从而使一些理性的研究失去了方向和基本方法。所以对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研判更多是基于情绪上的,而不是基于一种科学框架和坚实的逻辑基础来进行。借助GDP、财政收入、贸易结构、政府债务率等参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战争对俄罗斯经济肯定会带来一些重创,但重创幅度可能比目前国内很多的“情绪性判断”要小。利用常态化的分析方法可能会得出俄罗斯立即崩溃的结论,但是如果用战争分析框架来判断,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加审慎。所以在研究时,需要结合地缘政治所带来的其他参数的变异,利用新的分析框架和数据进行研究。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概括出俄乌局势对全球以及中国经济影响的“六大渠道”以及“五大影响”。此次俄乌冲突通过通胀、贸易、金融、财政、大类资产和科技这六大渠道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也难以避免。而其中的影响又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国际原油、天然气、小麦等产品价格的大涨,而中国的原油大约70%依赖进口。第二,通胀的上升掣肘货币政策,对今年的稳增长精准财政政策的要求会更高。第三,俄罗斯对全球能源供应因制裁而减少,如果中国加大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可能存在被美欧制裁范围扩大的潜在风险,如果不加大进口,我国将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的上升。第四,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担忧俄乌局势和输入型通胀,近期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调整。第五,美国、欧洲、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可能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的缓冲,但是“走纲丝”需要很高的平衡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裁闫衍重点分析了俄乌冲突对俄罗斯主权债务风险影响及其未来演化。总体看,西方的制裁以及俄罗斯的反制裁还在持续加码过程中。尤其是欧美国家把俄罗斯七大主要银行以及关联机构从SWIFT系统中剔除,以及对俄罗斯央行储备资产的冻结引发了金融市场广泛的担忧。然而另一方面,外储受冻结后,从俄罗斯外汇储备对外债覆盖的倍数来看,还是具备短期的偿付能力。从俄罗斯对外债务结构来看,时间期限分布大体是以一年以上债务为主,因此短期偿付压力相对可控。虽然俄罗斯对外偿付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仍然具备偿还主权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未来面临制裁的加码,可能导致的本息偿付人为因素的违约风险,不过这种违约区别于以往发生的因债务偿付能力和意愿下降所造成的债务违约。地缘政治的紧张引发的避险情绪可能会主导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局部流动性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从目前来看,蔓延到全球的可能性相对还是比较低的。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首席策略师洪灏主要通过A股与港股分析了市场对本次俄乌冲突的观点。近期A股市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波动性放大,香港市场的波动性放大已经到了“史诗级”的级别,之前只在2008年雷曼轰然倒闭及1997年、1998年才看到过类似的盘面。通过一些信息也可以反映出这次波动背后的逻辑,相关数据显示近期港股市场情绪较为悲观,这也折射出俄乌冲突局势的恶化。将时间线拉长,2021年四季度香港市场开始加速下滑,内部持有人和机构投资者同时大幅抛售,大量的长线投资者在这一背景下撤出港股。近期香港市场经受了非常严峻的考验,不仅仅体现在做空比率、隐含的波动性、股指的历史性波动上,还体现在整体的市场叙事逻辑和叙事方式上,比如“中国不能投资”、“香港没有前途”等,这些都在市场叙事逻辑中体现了出来。


面对俄乌冲突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各位专家发表演讲。


丁晓星指出俄乌冲突引爆了中国的舆论场,观点十分对立。而在多边关系方面,既有俄罗斯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不被进一步孤立,又有西方国家要求我国谴责俄罗斯,还有美国企图将中俄捆绑,推向西方的对立面。丁晓星认为我们还是要冷静,不要“新冷战”,中国一定要避免阵营化。在中俄关系方面,应坚持平等互利,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一如既往地发展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正常贸易关系,强调单方面制裁不能解决问题。其次,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因为中欧在乌克兰危机上还是有一些共同利益,不希望战事更持久和扩大规模,所以要共同推动危机的解决。对于中美关系,我们应该积极应对,以稳定两国之间地关系。


刘元春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三点建议:第一,要用历史的眼光,把握俄乌事件的历史地位。如果要对这一事件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必须要从历史长时段的角度把握俄乌冲突的性质。目前大国博弈呈现的三足鼎立状况,是美中欧这三大主体在经济板块、政治板块、军事板块方面的合作竞争。而这次事件只是军事板块中的一个插曲而已,不会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也不会决定大国博弈最终的发展趋势。第二,在以上研判的基础上要明确未来我国的战略定位和所面临的战略挑战。这也说明五中全会所确定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特别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基本研判是非常正确的。第三,对于当前冲击要进行相应的对冲,更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这种大格局中的插曲所带来的战略新机会。对中国而言,会在目前的这种格局中会得到很好的喘息机会。因此要抓住这些新的战略机遇,要从价值观、经济战略、外交策略上有系统的梳理。


针对俄乌冲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闫衍给出四方面建议:第一,加强能源供给多元化和能源安全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短期看应该加大与俄罗斯能源的合作,特别是在天然气、原油、煤炭的进口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战略资源的储备。从长期看,应该加强能源供给多元化,特别是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第二,对美国长臂管辖的制裁做好预案,避免连带制裁下对我国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进一步确定风险行业和风险名单,提前做好预案,判断哪些损失可以避免,哪些成本可以承担,哪些收益还可以继续获取。第三,提高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水平,降低类似于近期的“妖镍”事件对相关企业的影响。第四,加强我国供应链的安全保障,力保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应加快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充分发挥各领域各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与聚集作用,从企业层面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洪灏指出通过这次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可以抛弃以往对美元体系的幻想。以中概股回归香港为例,美国证监会限制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这使得部分美国投资者失去了对中国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一旦美国像切断俄罗斯的金融来源那样切断我们的资金来源,一时半会我们还是被动的,或者我们的主动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所以在一个美元霸权仍然存在的时代,对于前景的判断要谨慎,同时在政策制定时也要考虑到未来大局发展的策略需要。



欲了解更多报告内容及专家观点,请关注本公众号后续推文。




延伸阅读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三重压力”困扰宏观,“结构改革”亟待突围


丁安华:关注数据背后的真实世界,警惕政策的“非意图后果”


鄂志寰:三大外围因素对中国经济形成挑战,实现全年GDP增长目标需宏观政策支撑


刘煜辉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


王晋斌:美联储:从就业优先走向通胀优先


刘元春等解读2022年中国内需与投资形势


王晋斌:美元货币体系国际投资者面临的选择“两难”


刘凯: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


刘元春: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在疫情期间得到加速,今年出口增速将回落的预期下应加大力度扩内需


孙文凯:支付机构降费有利于普惠性降低小微企业成本


赖德胜:就业目标可实现,但任重道远


毛振华:需正视劳动力市场存量调整、需求收缩、供求结构失衡三重压力


王晋斌:欧洲央行努力避免对通胀的过度反应


范志勇:世界经济可能重演20世纪80年代初的故事


伍戈:保障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是稳定市场预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